我們在北國春城種下一片新綠 |
|||||
|
|||||
3月24日,隨著第1326株喬木穩穩扎根于長春市的沃土之中,水電一局承建的長春南四環路項目圓滿完成喬木種植節點目標,千棵喬木在南四環路的兩側呈流線形排列,如同兩條氣韻生動的飄帶,又如同舒展的雙翼,擁抱著車流汐涌的南四環路,為初春時節的長春市南部區域再添生態新景。 冬季種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長春市位于東北腹地,冬季漫長且嚴寒,這給南四環路項目的喬木種植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為了確保喬木在冬季能夠順利種植并成活,水電一局項目團隊采取了多項創新措施。 項目總工程師善建雄說:“在施工中我們嚴格遵循‘先地下后地上’的綠化工程原則,重點攻克土壤改良與排水系統技術難點。采用同類樹一次施工法,全區域同種類喬木同時進場同時種植,加強設計溝通確保與施工無縫銜接。” 整個冬天,項目技術團隊不畏嚴寒,緊盯現場,與現場施工隊伍隨時溝通,虛心采納有經驗的種植工人的建議,不斷摸索調整施工方案,一方面,對土壤進行精心的預處理,通過越冬存土、精選黑土,克服了東北凍土環境制約,為冬季種植施工提供了可能條件,也為喬木生長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環境;另一方面,密切關注天氣預報,選擇氣溫相對較高的時段進行施工,以減少低溫對喬木生長的影響。 此外,項目團隊還借鑒了當地冬植的傳統智慧,為喬木穿上了“防護衣”。通過在樹干上涂抹白色涂料、包裹保溫布,有效殺菌、防止病菌感染,并起到了殺蟲、防蟲的作用。這一舉措不僅增強了喬木的抗寒能力,還減輕了日灼和凍害的影響,為喬木的順利過冬提供了有力保障。 每一棵樹都有自己的“名字” 在技術質量控制方面,項目團隊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和施工方案進行操作,從選址、土壤準備到選苗、科學種植以及后期管理維護等各個環節都精益求精,展現出了高超的專業素養和嚴謹的工作態度。 在選址上,充分考慮土層厚度、排水性能和光照條件等因素,選擇了最適宜喬木生長的地塊進行種植。在土壤準備階段,對土壤進行了深翻、施肥和消毒處理,確保土壤具備良好的通氣性和透水性。在選種育苗方面,精心挑選了健康、無病蟲害的種子和苗木,以促進苗木的茁壯成長。 在科學種植方面,注意保護喬木根系,確保根系舒展、種植深度適中。采用分層踏實的方法填土,使土壤與根系緊密接觸,提高了成活率。在后期管理維護上,采用定期澆水、修剪和防治病蟲害等方法,確保喬木健康生長。 我到現場采訪時,質量管理部主任李宗魁正在現場旁站監督,他俯身抓了一把黑土遞給我,驕傲的說:“你看咱們黑土的質量,這土,可是去年秋天我們跑了好幾個土場精選出來的!”他又指著正在種植的喬木說:“我們建立了‘一樹一檔’追溯體系,重點監督樹穴開挖深度、支撐穩固度等多項關鍵指標;驗收階段采用無人機航拍比對設計圖,確保植被覆蓋率誤差≤2%。尤其對紫椴、水曲柳等名貴樹種,實施‘專人專護’機制。”我笑了:“依你說,這每一棵樹都有自己的名字嘍?”他也笑了:“可不,咱自己種的樹,每一棵都在心尖上!” 從土建到種植的無縫對接 喬木種植從土壤預處理開始,跨越整個冬季,南四環路項目管理團隊在整體施工進度把控上表現出了極強的前瞻性,搶抓冬季凍層前的每一分每一秒,為開春后的大規模種植做好了充足準備。 項目負責人王信說:“在南四環路主路提前通車后,我們迅速調整,從全員道路建設無縫對接到綠化種植模式,動態調整進度計劃,在冬季凍層前搶抓了90%的種植土回填工程,不僅確保了設計效果落地,還實打實的實現了降本增效。” 在進度管理方面,項目團隊展現出了出色的組織能力和執行力。他們根據工程量和難易程度制定了詳細的施工進度計劃,并通過召開協調會議、落實各層次進度控制人員等措施確保計劃的順利實施。 為了保進度,項目團隊合理安排勞動力,精心組織施工機具按時進場,確保施工進度不受影響。同時,還建立了每日材料供應量計劃制度,確保預定采購的材料能夠超前編制和落實。在關鍵環節和重點部位上,更是加大了人力和物力的投入,確保了現場施工順利推進。 我們是北國春城的新“農”人 安全文明施工是水電一局項目團隊始終堅守的原則。在施工過程中,他們嚴格遵守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加強安全教育培訓,提高全員安全意識。還設立了安全監督小組,對施工現場進行全天候監控,確保及時發現并消除安全隱患。 在文明施工方面,項目團隊注重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他們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施工噪音和揚塵污染,對施工現場進行綠化美化,營造了良好的施工環境,同時,他們還積極與當地社區和居民溝通協調,贏得了廣泛的理解和支持。 同時,南四環路道路設計中采用的全封閉聲屏障,不僅最大限度降低了道路噪聲對居民的影響,也以銀龍一樣的外部景觀成為了南部新城的一景,成功提升了長春市南部新區的生態形象。 喬木種植節點完成的第二天,長春市普降大雪,看著漫天飄舞的雪花,水電一局長春南四環路項目建設團隊的成員們臉上洋溢著新“農”人的喜悅和自豪,他們知道,這珍貴的春雪必將成為他們種植的喬木最好的滋養。在接下來的施工過程中,他們將繼續秉承新“農”人的精神,更好的完成灌木、草坪種植工作,確保植物存活率達標,通過微地形營造提升景觀層次感,以水電一局人的智慧和力量為社區建設“天然氧吧”,為道路建設構建生態體系,讓每一位居民都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
|||||
|
【打印】 【關閉】 |
瀏覽次數:
|